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张玉龙传承工作室 > 诊疗方案 > 正文

肾风(慢性肾小球肾炎)中医诊疗方案

作者:管理员  来源:本站  日期:2024-01-09  阅读:40

一、诊断

(一)疾病诊断

1.中医诊断标准

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 年6 月在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上[2006,40(6):8-9]发表的拟定标准进行诊断。

诊断要点:

(1)起病隐匿、进展缓慢,病情迁延,临床表现可轻可重,或时轻时重。随着病情发展,肾功能逐渐减退,后期可出现贫血、电解质紊乱、血尿素氮、血肌酐升高等情况。

(2)尿检查异常,常有长期持续性蛋白尿,尿蛋白定量常<3.5g/24h,血尿(相差显微镜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),可有管型尿,不同程度的水肿、高血压等表现。

(3)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,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。

(4)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,方可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。

2.西医诊断标准

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《临床诊疗指南—肾脏病学分册》(第1版)(中华医学会主编,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1年)确定诊断。

诊断要点:

慢性肾炎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的长短,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。一般而言,凡有尿检异常(血尿、蛋白尿、管型尿)、水肿及高血压,病程迁延,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,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。

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,临床表现多样,易造成误诊。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,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,增生性肾炎(如IgA肾病等)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,应予以鉴别,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。

慢性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:无症状性血尿或(和)蛋白尿;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;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;继发性肾小球肾炎;遗传性肾炎(Alport 综合征)。

(二)证候诊断

1.风伏肾络证:面目或四肢浮肿,遇风发病或遇风复发或遇风加重或迁延日久不愈,四肢关节不适,尿中泡沫增多,面色晦暗,腰膝酸软,倦怠乏力。舌质淡,苔薄黄或白,脉浮或细沉细。

2.湿热蕴结证:遍体浮肿,胸脘痞闷,烦热口渴,小便短赤,或大便干结或溏滞不爽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沉数或濡数。

3.肾络瘀阻证:肾病迁延不愈,反复发作,浮肿时发时止,面色黧黑或面色无华,骨痛。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,脉沉细涩或沉弦细。


4.肾虚湿瘀证:四肢浮肿不甚,面、唇、肤色晦滞黧黑,腹部青筋暴露,手足心热,腰膝酸软,或妇女经色暗红有紫块,或经少经闭,小便黄赤。舌质红或紫暗,苔黄腻,脉细涩或细弦。


5.气阴两虚证:浮肿日久,面目四肢浮肿不甚,气短乏力,手足心热,口干咽燥,头目眩晕,腰膝酸软,时见自汗或盗汗,小便短赤。舌红少苔或舌淡而边有齿痕,脉细数或细弦。

6.脾肾阳虚证:全身浮肿,腰以下为甚,按之凹陷不易恢复,脘腹胀闷,纳呆便溏,面色萎黄,神倦肢冷,或腰部冷痛,小便短少。舌质淡胖,苔白滑或白腻,脉沉缓或沉弱或沉细或沉迟无力。

二、治疗方案

(一)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

1.风伏肾络证

治法:祛风解表,补肾通络。

推荐方药:若风寒束肺,风水泛滥,治当温阳解表,宣肺利水,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越婢加术汤、五皮饮、玉芩散加减等。若风热袭表,热伤血络,治以疏风解表,养阴清肺,宁络止血,予银翘散加减,如银花、连翘、焦栀、薄荷、荆芥炭、牛蒡子、白茅根、生地、小蓟、牛黄等。

加减:若浮肿或伴有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明显者,可加用地龙、水蛭、益母草等以祛风通络,活血利水;若气短、乏力明显者,加党参、白术、仙鹤草等以健脾益气;若有尿频或夜尿多者,可加菟丝子、山萸肉、炒山药等以滋肾温阳。

中成药:荆防颗粒、雷公藤多苷片等。

2.湿热蕴结证

治法:清热利湿,疏利气机。

推荐方药:小柴胡汤合四妙散加减。柴胡、黄芩、半夏、西洋参、生薏米、苍术、牛膝、生栀子、生大黄、陈皮、茯苓皮、车前子等。

加减:若见尿痛、尿血等症者,加大蓟、小蓟、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;若肿势严重,见气粗喘满、倚息不得卧,脉弦有力者,宜泻肺行水为主,可用五苓散合五皮饮合葶苈子、苏子、莱菔子等以泻胸中之水;若见口咽干燥,大便干结者,可用猪苓汤育阴利水。

中成药:黄葵胶囊等。

3.肾络瘀阻证

治法:活血化瘀、补肾通络。

推荐方药:桃核承气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。土鳖虫、桃仁、制大黄、制鳖甲、丹参、当归、怀牛膝、益母草等。

加减:若倦怠乏力,气虚较甚者,加党参、黄芪、黄精等以益气;若腰膝酸软,肾虚较甚者,加仙灵脾、巴戟天等益肾壮腰;若水肿明显者,加五苓散利水渗湿。

中成药:脉血康胶囊、活血通脉胶囊等。

4.肾虚湿瘀证

治法:益肾化瘀、利湿解毒。

推荐方药:六味地黄汤合石韦散加减。生黄芪、太子参、枸杞子、当归、山药、白花蛇舌草、石苇、川芎、益母草、制大黄、怀牛膝等。

加减:若肾阴虚明显者,加生地黄、制何首乌、墨旱莲等滋补肾阴;肾阳虚明显者,加淫羊藿、菟丝子、肉苁蓉等温阳健肾;若腰膝酸软明显者,加焦杜仲、续断等壮腰健肾;湿热偏重者,加蒲公英、虎杖、土茯苓、蜀羊泉等清热利湿;瘀血偏重者,加丹参、桃仁、红花、鬼箭羽、莪术等活血化瘀;若水肿明显者,加猪苓、泽泻、车前子、玉米须等利水渗湿。

中成药:肾炎康复片、肾炎舒片等。

5.气阴两虚证

治法:益肺滋肾、宁络止血。

推荐方药:金水宁络丸加减。党参、黄芪、紫河车、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、茯苓、丹皮、泽泻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、沙苑子、枸杞子、丹参、川芎、益母草等。

加减:伴阳虚者,加桂枝、仙灵脾、白术等等温肾健脾;伴阴虚者,加女贞子、旱莲草等滋肾养阴;伴湿热者,加生薏米、苍术、连翘、公英、车前草等清热利湿。

中成药:生脉注射液等。

6.脾肾阳虚证

治法:健脾补肾、温阳利水。

推荐方药:济生肾气汤合实脾饮加减。黑附片(先煎)、桂枝、生地、山药、山茱萸、苍术、茯苓、泽泻、木瓜、木香(后下)、大腹皮、干姜、车前子(包)等。

加减:若气短声弱、气虚甚者,可加党参、生黄芪等以健脾益气;若小便短少明显者,可加猪苓、生薏米等以增强渗水利湿之功;若脾胃虚弱明显者,加黄芪、当归、红枣、赤小豆等以益气健脾养血。

中成药:桂附地黄丸、金匮肾气丸等。

(二)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

1.雷公藤多苷片:功效:祛风除湿,舒筋活络,清热解毒。主治:慢性肾炎。适应证:慢性肾炎各证。10~20mg/次,3次/天,1~2个月为一疗程。使用时应注意其肝损、白细胞减少、月经不调、可逆性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等不良反应。

2.黄葵胶囊:功效:清利湿热,解毒消肿。主治:慢性肾炎湿热证。用法:5粒/次,3次/天。8周为一疗程。主要副作用有:用药后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。

3.肾炎舒胶囊:功效:益肾健脾,利水消肿。主治: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型。用法:4粒/次,3次/天,8周为一疗程。

4、肾炎康复片:益气养阴,补肾健脾,清解余毒。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,属于气阴两虚,毒热未清证者,表现为神疲乏力、腰酸腿软、面浮肢肿、头晕耳鸣、蛋白尿、血尿等症。

5、黄芪片

6、金水宝、白令胶囊。

(三)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

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黄芪注射液、肾康注射液、生脉注射液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、舒血宁注射液、疏血通注射液、参芎葡萄糖注射液、血栓通注射液等。

(四)其他疗法

1.耳穴治疗:每3日1 次,10 日为一疗程,有健脾益肾,利水消肿之功。用于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,水肿明显者。

2.穴位敷贴法:用附子、肉桂、细辛等打成粉,调成饼状,外敷于关元穴。效果温阳补肾,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。适应于肾阳虚证患者。

3.灸法:选穴:中脘、关元、气海;足三里、涌泉;肾俞、命门。每次2~3个穴位,15分钟,局部发热为止每天一次,一周一疗程。效果:温经散寒、防御保健。适用于慢性肾脏疾病免疫力低下、脾肾阳虚患者。

4.中药足浴:大黄、当归、红花、赤芍、生牡蛎、土茯苓、丹参、杜仲、川断、地肤子、白鲜皮等纱布包裹煎汤,水温39~40℃足浴30分钟,每天一次。

5.穴位注射:取足三里(双),每日每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2ml,14天为一疗程。适用于慢性肾病易于感冒患者,可提高免疫力、预防感冒。

(五)内科基础治疗

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《临床诊疗指南—肾脏病学分册》,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,抑制免疫介导炎症,抑制细胞增生,减轻肾脏硬化,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、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、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的。

(六)护理调摄

1.生活起居:预防感冒,节制房事,忌食烟酒,减肥,适当锻炼。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。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憋气者,可取半坐卧位。下肢水肿严重者,适当抬高患肢。水肿减轻后可适当活动。

2.饮食调护:低盐、低脂、优质蛋白质饮食。伴高血压患者应限盐<3g/d,调整饮食蛋白质与含钾食物的摄入。避免辛辣刺激之物及海鲜发物。

3.情志调摄: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,消除恐惧、忧虑、急躁、悲观、失望情绪,使其采取积极态度配合治疗。

4.严密观察水肿的部位、程度、消长规律,尿量及颜色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溃破感染。

三、疗效评价

(一)评价标准

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 年6 月在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上发表的拟定疗效评定标准。

1.疾病疗效判定标准

(1)完全缓解:症状及阳性体征完全消失,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持续转阴,尿蛋白定量<0.2/24h,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,持续3个月以上。

(2)基本缓解: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,尿蛋白及尿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≥50%,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,或SCr较基础值无变化或升高<50%,持续3个月以上。

(3)有效: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好转,尿蛋白及(或)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≥25%,肾功能改善持续3个月以上,SCr较基础值升高<100%。

(4)无效: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。

2.证候疗效判定标准

(1)临床缓解:中医临床症状基本消失,症状积分减少≥90%。

(2)显效: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,症状积分减少≥70%,<90%。

(3)有效:中医临床症状有所改善,症状积分减少≥30%,<70%。

(4)无效:中医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,症状积分减少<30%。

(二)评价方法

1.中医主要症状积分表。

症状

轻度(1分)

中度(2分)

重度(3分)

头晕

头晕轻微,偶尔发生,不影响活动及工作

头晕较重,活动时出现,休息可安

头晕重,行走欲仆,终日不缓解,影响活动及工作

倦怠乏力

偶感疲乏,程度轻微,不耐劳力、可坚持轻体力劳动

一般活动即感乏力,间歇出现,勉强支持日常活动

休息亦感疲乏无力,持续出现,不能坚持日常活动

腰酸膝软

晨起腰酸膝软,捶打可止

腰酸持续,膝软,下肢沉重

腰酸难忍,膝软不欲行走

畏寒肢冷

手足有时怕冷,不影响衣着,遇风出现

经常四肢怕冷,比一般人明

显,夜晚出现

全身明显怕冷,着衣较常

人差一季节

纳呆

食欲欠佳。口味不香,食量

减少不超过l/4

食欲不振,口味不香,食量

减少l/4~l/2

食欲甚差,无饥饿感,食

量减少l/2以上

口干

夜间口干

口干少津

口干欲饮

口苦

晨起或夜间口苦

口苦持续出现但时可缓解

口苦不能缓解

恶心

每日泛恶1~2次

每日泛恶3~4次

频频泛恶,每日4次以上

呕吐

每日呕吐1~2次

每日呕吐3~4次

频频呕吐,每日4次以上

脘腹胀满

脘腹稍胀,可以忍受,不影

响饮食

脘腹胀满,空腹缓解,饮食

减少

脘腹胀满,终日不解,难

以忍受

夜尿清长

夜尿量多,每夜2次

夜尿量多,每夜3~4次

夜尿量多,每夜5次以上

大便不实

大便不成形,1日1次

大便不成形,1日2次

大便不成形,1日3次

大便干结

大便干结,每日1行

大便秘结,两日1行

大便秘结,数日1行

水肿

局部水肿,按压后恢复较快

全身水肿,按压后恢复较慢

全身水肿伴组织渗液和器

官积液

2.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

中医疗效指数=(治疗前总积分 — 治疗后总积分)/治疗前总积分×100%(尼莫地平法)

3.实验室主要检查指标

尿蛋白定性及定量、尿红细胞数量及形态、血常规、肾功能(血肌酐、尿素氮)、肾脏彩超等。

难点:

一、如何控制蛋白尿。

二、长期反复血尿。

三、病情反复发作。

解决难点措施:

一、(1)中药治疗:扶正固本,强化脾肾的功能的重要性,以健脾益肾为主,同时因湿、热、瘀、浊等邪往往夹杂为患,治疗上要虚实兼顾。

(2)要通过挖掘民间验方、单方,并在现代医学免疫理论的指导下,筛选出确有疗效的中药,应用于临床,如猫爪草、金樱子、芡实等。

二、治疗尿血要因势利导。若单纯止血则成瘀血,患者见尿中隐血则顾虑多,尿中红细胞的多少反应病情的变化。治疗尿血不能单纯止血,临床我们采用化瘀止血、凉血止血法、益气止血、祛风止血法以达到止血不留瘀的目的。

三、(1)、做好预防工作,尤其是注意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发生,加强适度锻炼,增强免疫力。

(2)、注意治疗的疗程要足,不能一见到效果,就立即停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