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张玉龙传承工作室 > 临床医案 > 正文

灼口综合征

作者:张玉龙  来源:本站  日期:2024-01-09  阅读:31

灼口综合征 (舌痛症 湿热蕴阻,胃火上炎)

  【诊治实录】

  何某,女,68岁,住四川省巴中市。患者因舌及口腔烧灼样疼痛半年,加重三月多,于2013年2月25日来诊。

曾在省城某三甲医院检查治疗,诊断为灼口症。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,又在当地多处就医,服中西药罔效。有腰突症行小针刀手术史及慢性胃炎,无糖尿病、贫血、结缔组织病及其他全身性器质病变。刻诊:舌及口腔黏膜呈烧灼样疼痛,以舌尖及右侧为甚,晨起疼痛稍轻,早餐后逐渐加重,至晚上睡前灼痛难忍。偶见牙龈出血,口苦,心下痞满,呃后可暂获舒缓。大便干燥已两日未解,溺色黄。舌红,苔薄黄,脉沉细濡数。此为湿热蕴阻中焦,腑气不通,胃火上炎为患,予温胆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、犀角地黄汤加减合方而治:

  茯苓10g,陈皮10g,法半夏10g,枳实10g,水牛角30g,生地20g,白芍20g,丹皮15g,黄连15g,黄芩20g,大黄20g,甘草10g。

  先取黄连、黄芩、大黄三味,用沸水500mL,浸泡约20分钟后去渣,取汁约400mL。余药加水1500mL,煎取800mL,加入前药汁混合。每服200mL,1日3次,5剂。

  二诊(3月8日):服上方后,大便已通,心下痞消,舌痛减轻。近日夜间手胀不能握,双腿不适难安,心烦失眠,晨起眼睑微见浮肿。查生化及小便常规未见异常。口苦,小便黄。舌红,苔薄黄,脉弦细。此肝气郁结,肾水不济,心火上炎,心肾不交。予滋水清肝饮加减:

  柴胡10g,当归10g,白芍15g,栀子10g,丹皮15g,生地20g,山萸肉10g,山药20g,茯苓10g,茯神20g,泽泻10g,木通6g,淡竹叶10g,灯心草15g。加水1600mL,煎取1200mL。每服200mL,1日3次,5剂。

  三诊(3月27日):服前方后,舌及口腔黏膜灼痛显著减轻,偶有舌尖微痛。夜间腿不适亦减,渐能安睡,晨起未见眼睑浮肿。仍有口苦,心烦。前方加水牛角、黄连,续服5剂。

  四诊(4月7日):前述诸症悉减,舌痛已差。夜间多梦易醒,白天神疲心悸。舌红,脉细数。此心气不足,阴虚内热未已。予天王补心丹加减:

  丹参20g,人参15g,玄参15g,生地20g,麦冬20g,天冬20g,酸枣仁20g,柏子仁20g,五味子10g,当归10g,远志5g,茯神20g,黄连10g,琥珀(研服)6g。加水1800mL,煎取1200mL。每服200mL,1日3次,5剂。

5月6日患者家人来告,前方已续服10剂。舌痛已愈,停药。随访一年,未再复发。

  【临证思辨】

  灼口综合征,又名灼口症、舌痛症等,是指发生在舌及其他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,常不伴有明显口腔损害体征。病因复杂,其诱发因素除局部口腔病变外(如牙残根、残冠及真菌感染等),多与全身因素如更年期综合征、糖尿病、菌群失调及神经精神性疾病等有关。其发病机制不明,以女性患者为多。中医认为,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舌痛。其病位在舌,其本在心,并与肝、肾、脾、胃密切相关,多为阴虚、肝郁、胃热所致。舌为心之苗,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南方生热,热生火……在脏为心……在窍为舌。”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云: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……诸逆冲上,皆属于火。”故本病的基本病机是火热灼伤舌络。《灵枢·经脉》云:“(肝脉)循喉咙之后,上入颃颡……肝者,筋之合也;筋者,聚于阴气,而脉络于舌本也。”肾脉“循喉咙,夹舌本,是主肾所生病者,口热舌干咽肿,上气嗌干及痛”。脾脉“属脾络胃,上膈夹咽,连舌本,散舌下……注心中。是动则病,舌本强……是主脾所生病者,舌本痛……唇舌者,肌肉之本也”。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郁化火,灼伤舌络;肾阴亏虚,相火妄行;湿热蕴阻,胃热熏灼。故其治疗总以疏肝解郁,清胃泻火,养阴宁神为法。发于机先,治以缓图,以平为期,冀可愈疾。本例患者舌灼痛半年,中西药治疗罔效。初诊时见舌痛难忍,口中涎多,心下痞满,呃逆,口苦,大便两日未解,舌红,苔薄黄,脉沉细濡数。应是阴虚水枯于下,湿热蕴阻于中,火热熏灼于上,灼伤舌络,故舌痛难已。病及上下内外,虚实相兼,治当权衡,故予温胆汤与大黄黄连泻心汤及犀角地黄汤加减合方而用。方中温胆汤化中焦湿热而安胃,犀角地黄汤散血中瘀热以宁心,大黄黄连泻心汤清胃中邪热能消痞。大黄、黄连、黄芩不与诸药同煎而以沸水浸泡取汁,是遵仲景之法,取其气而薄其味,意在泻热以消痞,非泻下而荡实。诸药合用,相得益彰,故能解痰热之扰烦,抑心火之炎上,散血中之瘀阻,令胃中和,心气宁,阴阳平。二诊时,心下痞消,大便得通,舌痛亦减,唯夜间手胀不能握,腿极不适,难以安静,心烦不眠。西医谓此为不安腿综合征,系肝气郁结,肾水亏虚,心火上炎所致。治用清·杨乘六所辑《医宗己任编》所载滋水清肝饮加减。方中丹栀逍遥散清肝解郁,养血除烦;地黄汤滋阴补肾,壮水之主。加木通、淡竹叶、茯神、灯心草清心利小便,导邪热下行以宁神。三诊时舌痛显著减轻,夜能安卧,觉口苦心烦。仍以养阴清肝为法,续用前方加水牛角、黄连,助清热凉血之力。四诊时舌痛已差,诸症悉退,故以天王补心丹加减滋水宁心,调之旬日病愈,未再复发。

  本人中医临床已逾半个世纪,灼口症患者并非鲜见。大多为中老年女性患者,其基本病机多为肝郁、肾虚、胃热致火热灼伤舌络。其肝郁化火者,多用丹栀逍遥丸加减;肾阴亏虚,相火妄行者,用知柏地黄汤加减;胃热熏灼,升扰舌络者,用清胃散加减;阴虚湿热者,多用甘露饮加减治之。上述诸症用方,可酌加水牛角以济药力。因水牛角一味,为犀角之代用药,犀角入心胃,最擅清热凉血,心主血,开窍于舌,舌痛证候虽较繁多,但其病本总是在心、在血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云:“犀角能泻肝凉心,清热解毒……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证。”故本病在其辨证施治时,如能酌加犀角以为导引,则更能与诸药相得益彰,其效更捷。